天天速讯:百果园的老问题,上市也难解
2022-12-22 17:35:41来源:CBNData
街边水果店的水果越卖越贵,以往论斤称的水果,现在只能论个买了。好不容易吃上一顿水果,还不免被刺得一身肉疼。
回去扯开消费清单,动辄十几、几十块一斤的售价稀松平常,水果店应该赚翻了吧?其实不然。
百果园和洪九果品是国内两大水果销售巨头,无论从货源、物流到渠道网络,在当前水果消费市场应该有较大话语权。即便这样,这两家企业也不太赚钱。
(相关资料图)
2021年,这两家企业年收入规模均过百亿,而拿到手的利润,只有收入的一个零头。
去年,百果园实现销售102.89亿元,净利率仅2.2%;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9.15亿元,净利润也才1.9亿元。
这就揭开了水果消费市场广泛存在的某种现实:消费者吃不起水果、种水果和卖水果的都不赚钱。百果园这类水果商们,忙忙碌碌干了一年,只相当于挣了点搬运费。
所以,将赚取暴利的板子打在水果商身上,并不公平。那么,水果终端售价与田间地头收购价相差数倍甚至十几倍,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水果消费有着高频、刚需的消费特征,看上去很性感的生意,其实覆盖的环节繁多,种植、采摘、分拣、物流运输、分销等,每一步都得非常小心,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直接决定这单生意是赚是赔。
国金证券曾有研报分析,作为非标农产品的水果,从种植端到零售端涉及多道工序,大部分分销商只能覆盖一部分,从而形成高度分散、冗长的供应链条。
单从运输环节来看,国内水果冷链运输,就是一个短期内无法突破的短板。
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我国果蔬类冷藏运输率22%,远低于发达国家95%的平均水平;而在运输过程中,损腐率在15%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
与蔬菜行业类似,中国传统水果行业历来在分销环节加价获取利润,环环相扣的价格传导,一斤水果千里迢迢卖到消费者手里,就便形成了“水果刺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1年水果零售额计,百果园已是中国第一大水果零售商,也占中国总市场份额的1%。
尽管中国水果消费市场规模足够庞大,从事水果销售企业也不少,谁都绕不开行业痛点。
百果园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图通过布局全产业链条来解决这些痛点。在种植端与果农合作,引导水果产品标准化;另外,通过品牌赋能、数字化建设等,减少分销环节和水果损耗。
本次赴港上市,公司拟将募资用在上游与果农深度合作、扩大采购网络、加强物流仓储管理能力以及加强数字化建设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主推加盟的轻资产模式,到深入全产业链将模式变重,企业也在将受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
2019年-2022年上半年,百果园销售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0.2%、90.9%、88.8%和88.5%。在这里面,主要为水果采购成本的存货销售成本均在95%以上,运输费用占销售成本2%左右。在成本压制之下,公司盈利水平薄如纸。或许正是尴尬的盈利水平,公司上市进程一再受挫。
2020年6月,百果园就曾向证监会国际部提交申请,计划在香港上市,后来改为计划在A股创业板上市,直至今年5月再度冲刺港股,终于于日前通过聆讯。
百果园死磕上市的过程,也显示出自身的焦虑。水果市场加盟连锁模式、微利运行、市场竞争大等市场格局,都需要公司尽可能跑马圈地。
早在2015年,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就曾放言,要在2020年开到1万家店、年销售规模达400亿元。然而7年过后,野心依旧遥不可及。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百果园线下门店5643家,其中加盟门店5624家,自营门店19家。在加盟门店中,4575家由公司管理,1049家由区域代理管理。
2019年-2022年上半年,这些公司管理的加盟门店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约87.9%、84.6%、81.3%和80.3%。
公司在2018年首开特许加盟业务,此后几年门店规模、销售额均实现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陈出不穷。此前,公司加盟门店利用变质水果做果切、售卖隔夜果切水果等乱象被曝出,引发轩然大波,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百果园定位高端水果连锁零售,不仅要卖水果,还要赚加盟费、特许经营费等,还通过为加盟门店提供财务支持,获得利息收入。这也是加盟门店毛利率,远低于自营门店的重要因素之一。
先于百果园登陆港股的洪九果品,业务就相对简单,定位于分销商,客户主要是B端批发商、大型商超等,销售效率更高,也为自己留出可观的利润空间。2022年上半年,洪九果品净利率12.01%,是百果园近4倍。
本文转载自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已获授权,版权归斑马消费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白皮书现货发布,火热售卖中
8月24日,CBNData历时5个月、携手27家数据研究机构、集合5031位受访者、汇聚100+专家意见、沉淀【23万字】的《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正式发售!
此外,扫描下方二维码,还可进入专属社群,领取10元白皮书直减券,解锁群友专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