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综合 > 正文

【全球聚看点】2022年咖啡赛道融资消费热度不减,同质化竞争待破局

2023-01-13 10:46:02来源:CBNData

2022年消费品类大多都受到疫情的影响,咖啡却是少有“坚挺”的品类。

虽然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冲击了咖啡供应链,随后全国不断暴发的疫情和年末的感染也对咖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有所影响,但咖啡赛道的热度依然有增无减。

咖啡赛道热度不退

虽然2022年对消费各行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年景,但咖啡赛道却依然炙手可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方面,资本对咖啡赛道的投资热度并未降温。2021年以来,资本开始重新关注咖啡赛道的机会,一大批新锐咖啡品牌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全年有近30起融资事件,而这一态势也延续到了2022年。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31起咖啡相关的融资事件,其中既有Seesaw Coffee、花田萃等上一轮资本眼中的热门项目,也有多家新品牌如熊爪咖啡、比星咖啡等拿到了天使轮融资,就算在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10、11月,也有多家咖啡品牌获得融资。

而且在咖啡相关的融资事件中,除了连锁咖啡品牌外,资本的关注度逐渐向咖啡的上下游延伸,2022年包括智能咖啡机、咖啡餐饮服务商、咖啡网购软件平台等都有品牌获得了新投资。

另一方面,疫情也未给咖啡的实际消费带来太大的冲击。

2022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随着多地疫情不断反复,咖啡的消费场景也受到冲击,特别是现磨咖啡品类,行业内也曾担心会影响行业的整体增长势头。

芳野咖啡创始人付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除了2022年11月、12月,其全年咖啡豆销售情况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多影响,一部分消费人群已经形成了日常消费咖啡的习惯。

永璞咖啡创始人铁皮透露,2022年永璞咖啡的营收同比增长了50%,线上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2023年会进一步向线下渠道发力扩展。

另一家热门网红咖啡品牌隅田川也向第一财经回应表示,由于咖啡本身的功能性和社交属性,整个咖啡赛道受疫情影响是相对较小,2022年仍是持续增长的一年。疫情下包装咖啡赛道由于便利性,市场规模还有进一步增长。

雀巢三季报也显示,在雀巢速溶咖啡和星巴克产品带动下,中国咖啡业务实现了高个位数的增长。

门店受到疫情影响的连锁咖啡馆也依然保持增长。

从2022年11月瑞幸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受疫情影响,瑞幸咖啡全年都有部分门店无法正常开业,其中2022年7、8月平均为108家,9、10月份为330家,截至11月22日,11月平均为约500家。但从营收数据看,第三季度瑞幸总收入为38.9亿元,同比增长65.7%,其中瑞幸咖啡的5373家自营门店单季收入27.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3.9%,同店销售额增长19.4%,增速较此前多个季度明显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着增长。

东吴证券研究所研报据显示,在疫情影响较为突出的11月,网红连锁咖啡品牌Manner单月一二线城市的订单量分别为211.7万单和23.5万单,均环比增长了5%。

与此同时,在资本的推动下,连锁咖啡的开店大战也在2022年进入了白热化,特别是在放开加盟之后,各家连锁咖啡品牌纷纷加快对三四线市场的渗透,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也让各家咖啡品牌的门店数字有了明显的增长。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主要的连锁咖啡品牌在2022年开出超过6000家新门店,其中瑞幸咖啡、麦咖啡、星巴克等开店数字居前,但精品连锁咖啡品牌Manner、M stand等也分别开出241和162家新门店。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餐饮业中经营范围包含咖啡业务的企业净增长了13736家。

CIC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2年的“拓店潮”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资本热度较高或有一定积淀的连锁咖啡品牌,这轮门店数量增长意味着中国咖啡品牌化、连锁化程度的加深,连锁咖啡品牌的扩张带动了咖啡文化在全国,尤其是下沉市场的进一步普及,是咖啡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同质化竞争的新难题

咖啡赛道的持续升温,也带来了新的竞争难题。

在北京中关村融科资讯中心上班的白领张虹发现,办公室附近的咖啡馆数量正在不断变多。最初她喝咖啡只有一楼的星巴克可以选择,瑞幸咖啡出现后,就在楼下马路对面开张了一家门店,2021年大楼的地下一层商业区又多了一家Tims coffee。近几天,张虹在楼下又看到了Manner的门店正在筹备,因此也戏称每天从“喝不喝”变成了纠结“喝谁家”的问题。

与此同时,咖啡新茶饮化解决了目前国内咖啡消费人群的市场增量问题,也让咖啡热度快速增长,但无论是零售咖啡品类还是连锁咖啡馆都面临着口味同质化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各大咖啡品牌也绞尽脑汁推出更多口味的新品,希望能够打造爆款产品,但往往热门的口味很快就会变成“大家的爆款”,比如春季的“樱花”、秋季的“白桃”、“桂花”等等。而瑞幸咖啡在2021年推出的生椰拿铁,曾一度成为网红产品卖到供不应求,但目前生椰拿铁几乎已经成为了很多连锁咖啡品牌的标配产品。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的咖啡市场和欧美包括日韩、东南亚等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差异。目前国内咖啡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以及选址上的过度集中等,都不利于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

在业内看来,中国咖啡消费的不断提速,是由近年来瑞幸等“快咖啡”的模式推动,特别是咖啡新茶饮化之后,还是一种追求流量的思路,这使得一些咖啡品牌快速的被市场同化,并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

张辰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年来咖啡消费趋势正在发生改变,消费者开始更多的追求咖啡品质,即咖啡风味和细节,包括咖啡豆的产地、品种特性、烘焙程度等。在咖啡消费大众化、供给略显同质化的背景下,差异化、高品质、有适当价格优势的咖啡品牌将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隅田川也回应认为,未来的市场竞争是看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咖啡容易被空气氧化导致风味流失,增长一方面会来自咖啡锁鲜技术下品类的横向扩张,以及锁鲜技术持续创新和升级带来消费体验的提升。

在王振东看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咖啡品牌要在独特性(小而美)、普适性(宽泛的市场)和可复制性(快速发展)之间找平衡。而如果要实现差异化破局,文化体验可能是未来的竞争关键。他认为,未来国内会有一批区域性本土咖啡文化特征的咖啡品牌实现更好的发展,因为地域文化更容易被国内消费者理解,也容易形成一种咖啡文化的雏形。而相比之下,在其他领域要实现差异化,无论是市场教育成本还是创新门槛都太高。

值得注意点的是,虽然市场竞争在快速加剧,但多位受访咖啡从业者对于国内咖啡市场的未来增长依然充满乐观。

铁皮认为,就算在咖啡馆林立的上海,咖啡消费市场依然处于上升阶段,而全国咖啡渗透率可能连10%都不到,一二线城市可能达到了30%左右,但远还不是红海市场。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未来咖啡品牌如何出品好的产品和服务、如何精准选址、选择合理的策略等都会是新的考验。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ID:cbn-yicai),已获授权,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白皮书现货发布,火热售卖中

8月24日,CBNData历时5个月、携手27家数据研究机构、集合5031位受访者、汇聚100+专家意见、沉淀【23万字】的《2022中国新消费品牌增长力白皮书》正式发售!

此外,扫描下方二维码,还可进入专属社群,领取10元白皮书直减券,解锁群友专享价。

责任编辑:

标签: 第一财经 数据显示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