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2023年消费投资的春风,正往这些方向吹
2023-02-21 17:38:57来源:CBNData
消费赛道的春天正在悄然而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3笔交易,总额近16亿元,这是2023年1月新消费的融资成绩。
据公开数据统计,其中食品先行,个护美妆、服饰生活、宠物赛道紧随其后。虽然资本依然主要关注早期赛道,A轮前融资占比达61%,但依然有5笔过亿元融资交易出现。
一级市场的回暖表现显然是一针行业强心剂,某机构一线投资人表示在2月9日开工以来,每天都在奔波在看新项目的路上,从“去年哪都去不了”到“今年好歹可以到处跑一跑”,让他尤为火力全开。
“我如果只聊公司主营业务,那么一天可以看两三个,需要出差的话,可能一天只能看一个项目,但目前包含带看的项目,2月底都已经排满了。”
一边是投资人暗潮涌动,而一边主板上市审核设置行业“红黄灯”的传闻也让不少VC也有所警惕。投出去后还要考虑如何退出来,也成为了消费VC在2023年需要考虑的新命题。
从2019年的投资高潮到过去3年的降温,看消费的投资人在经历一段大环境变化下的波峰波谷中,有人选择逆周期布局,在估值下调后快速出手,寻求非共识的机会,也有人远离消费、转看硬科技,更有人暗自酝酿、等待着下一个爆发的节点。
那么,2023年消费投资的逻辑是否有发生变化?VC又会对哪些方向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布局?这一波消费投资潮又是否存在、又会在何时引爆?今年,是否还可以期待消费的风口再现?
就这些问题,猎云网找到三位消费投资的坚守者,与他们聊了聊。
这不是报复性投资,而是回归理性的行业复苏
金鼎资本创始合伙人 王亦颉
2019年至今,我们并没因为外界环境做太多调整。去年消费降温,我们还是保持同样的力度去看项目。
消费是个长周期的事,不管高峰低谷,深耕赛道是追求长期价值,当行业不好的时候,可能还有一些非共识的机会更要加大投入去找,只不过看项目的侧重点会有一些区别,之前可能基于流量红利,营销侧的品牌涌现会相对多一点。
而从趋势上来讲,2021年下半年估值整体下行,一部分初创项目估值就显得越来越合理。过去一些融资项目发展不错的,去年都在消化之前的估值,基本上今年估值还在相对理性状态。
去年有一个现象挺明显,有些项目之前投的估值比较高,虽然也在发展,但价格还是比较贵。
在谈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项目估值自降让我们投,譬如上一轮4亿估值降到2-3亿。这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大环境,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有产业上的优势和口碑。
今年开年,我们开始谈新项目,也陆续关闭一些剩下的项目。在投资方向上,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更关注产品、研发端。同时行业也从食品饮料、宠物美妆等以Z时代为主的品牌,逐渐扩展到中老年人群健康需求以及出海方向。
其中,老龄化是大趋势,而疫情也会促进人对于健康养生的新需求或预算,更重视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继续催生能做出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带来品牌端和整个产业链上游的机会。
从品类的角度,之前对Z时代的人群需求满足得比较好了,创投的人会更关注更广泛的人群,比如说以下沉市场的机会、零售来做产品品牌的设定、价格带区别。
这里面,消费结合上游的一些研发供应链,会有和科技、生物制药等相关的产品和研发端的复合型项目。这类学科融合,还有不同类型团队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能够提供很多新视角和判断标准。
譬如我在聊的特医食品项目,针对糖尿病慢病管理,最主要问题是这类产品好吃跟功能性不可兼得,第一步需要在研发端做出好产品;二是推广很难,因为产品认知度不够,需要先2B积累第一批用户后再2C,这就需要创始人兼具医药销售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这个创始人选择从医院开始销售,将1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种子用户,再选择山姆等大型商超渠道,准备在具备一定规模和广泛的初期人群后,再做C端的渠道和品牌。
其中,医院渠道是传统快消品创业者所缺乏的资源。从这个项目也可以看出,我们投早期项目,一是看产品够不够好,二是看商业模式上渠道怎么打。一个2C的新品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需要创业者有明确的思考。
此外,出海也是我们在看的长期方向,中国有供应链基础,国内终端消费增速在有所减缓的背景下,过往的供应链肯定要找新出路,去更有意愿的国家寻求新市场。
今年,我们的投资关键词是“求变”,虽然都叫消费,但不再是过往的那些赛道,要去思考消费未来的方向、人群和市场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投资的阶段和标准,坚持投早投小、CVC的投资。我们对项目的标准还是比较严格,不会因为项目多了复苏了,标准就变了,还是会投竞争格局较好、优势明显的项目。
从创业者角度,我希望他们能勇敢。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人口结构下有很多机会,做企业必须要具备勇气,我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创业者还在寻求机会冲出来。
二要加强学习和迭代,过去新一代品牌的诞生,是结合互联网的传统消费项目,在掌握产业规律下跑出来的。到今天可能会更多的去结合一些技术。
三是要重视组织力,在交叉学科的大环境下,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一家企业从小到大,随着团队越来越多元化,人的决定性要素会越来越高,组织力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创业者在每个阶段,都要关注组织和个人的结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企业家精神。
在这波消费投资复苏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投资人加大沟通,做好提前融资规划。
同时多参考业内发展好的公司的融资估值以及多听投资人的意见,不要因为融资估值过高耽误企业发展,这样不太理性。
最后消费本质不应该靠长期烧钱来持续,消费品企业需要尽快实现商业化和正向的现金流,以实际经营状况来安排融资节奏。
归根结底,今年这一波复苏跟2019年、2020年的消费投资潮不一样,是新的内容和结构,之前因为疫情拉高了线上渗透率,现在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市场氛围,而这种复苏也不是报复性的,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大家在预期和估值上都更为理性。
今年就消费赛道来说,我们也会规划几支跟上市公司的CVC产业投资基金,以及整体的消费策略基金。
逆周期布局,密切关注零售领域的创新
天使湾创投合伙人 汪震宇
消费这两年挺冷。但我们一直保持着年均投5个左右项目的节奏。
去年我们天使湾增持了小红岛(会员制硬折扣连锁)、邻汇吧(商业空间流量运营平台),投资了上山喝茶(普洱茶电商头部品牌吉普号团队探索的线下纯茶空间)等消费项目。总体上我们对零售方向的创新关注度会高一些。
当然,我们天使湾在大消费领域的具体投资方向也是一路演变而来:早年投资移动互联网垂直平台,如大姨妈、下厨房、洋码头;后来投资新消费品牌,如有陪宠物、BOSIE、河小象等;前些年集中地投过行业基础设施和第三方服务商,如一手、邻汇吧、卡美啦、班牛等。
最近几年我们对零售创新的关注,部分地源于对这样一个现象的思考——最近十年二十年,对应着电商的狂飙突进,传统线下零售业态受到惨烈冲击。但是,COSTCO、ALDI、优衣库、迪卡侬等业态,反而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保持着极为强劲的增长。COSTCO过去20年的股价年化增幅达到19%。优衣库在1995-2021年期间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化增幅,分别达到了16.3%和19.2%。
我们认为,欧美和日本这一类零售业态的探索历程,对于中国消费的未来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借鉴意义。其中不乏差异,但也具有一些惊人的一致性。比如,用户价值层面的一致性——优质低价。又比如,价值实现层面的共性元素:
其一,帮助用户做减法。传统零售包括绝大多数电商平台,其核心价值主张往往在于做加法,在于竭尽全力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多元、更快捷的选择。而COSTCO的SKU数,常年保持在4000以内;ALDI德国大本营门店的SKU,很长时间甚至控制在1000以内(而沃尔玛基本在10万以上);优衣库2000(ZARA则在1万以上)。这完全是两种生活哲学。
其二,是诚意。我在《Costco的经营哲学和22组核心数据》中,分享过孤独大脑老喻聊Costco时讲的一句话,特别有同感——“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诚实是中国未来20年最大的红利之一;这个世界开始悄悄奖励那些诚实的聪明人”。
有一回跟朋友聊天,他提到加华资本宋向前的一句话——“好人做生意的时代”。也很有共鸣。
相信无论是创业还是做投资,今天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是相近的——诚意、用心、值得托付和信赖,不仅仅是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竞争策略,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体的渗入骨髓的基础价值观。
其三,是返璞归真。表现出来的是,一方面,打掉传统的品牌溢价、过度设计、过度营销,回归基本功能和基本款;另一方面,则是自有品牌的崛起。ALDI和LIDL的自有品牌率高达90%+,COSTCO达到28%,迪卡侬中国区达到96%。
扎根于中国土壤的零售业态创新,虽然有机会借鉴国外的部分经验,但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文化、电商等方面的差异,也将导致这些创新势必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模型,走上截然不同的具体发展道路。这也是投资中最令人兴奋的地方。
基于这样的一些“了解”,我们看零售时,在经营层面会关注单店模型、坪效、SKU的宽窄度、单客年均消费和消费频次、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关注其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以及供应链能力;在企业文化层面,则会关注团队是否具有诚意、减法、返璞归真的意识,并扎实践行。
以小红岛为例,这个项目在南京一个区开出了100多家门店,区域密度的深度令人震惊。从2021年底到2022年底的短短一年里,完成4轮融资。这样的增长,在疫情期间是非常少见的。在参与小红岛团队共创的过程中,我们天使湾团队也对当下中国零售的变革,有了更为真切的体感。
这两年很多机构都不看消费了,或者撤掉消费团队。但我们认为,行业越是冷下来,越是低迷更长时间,可能反而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点,会有一些逆周期的反共识出来。而在这样的寒潮之中,依然选择创业、坚持创业的人,也可能更为真实、回归到市场本应有的状态。一句话,我们挺欢迎现在的市场环境。
这里的逆周期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创业者的角度。前些年消费很火,很多人其实是在过度投机、追逐短期红利,未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在市场低谷,可能更容易遇见一些扎扎实实的团队;另一个是资本偏好的角度。前些年大家一窝蜂看消费,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过度乐观,也导致估值的虚火太旺。
今明两年,我们在大消费方向会加快节奏。绝对重心是零售领域创新,因为有一定的时间窗口因素。其他关注方向,则包括老龄少子化主题、虚拟混合现实主题等。我们也在筹备一支侧重消费的早期基金。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好的时代。我认为今天的创业者更需要“两颗心”——中长期有信心,短期有平常心。所谓短期平常心,指的是不能对短期成果有过高的、过于急切的预期。另外就是战略聚焦,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过剩经济主导的时代,非常考验战略方向的选择和聚焦。所以大家都需要花十倍百倍的精力在用户价值的挖掘和深耕上,才可能有更高的复购和续费、更长的用户生命周期。
留下的VC更专注,对新品牌退出的要求也越高
华映资本高级投资经理 汤晓旭
今年结合消费“红黄灯”政策,投资策略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整体大方向就是看品牌渠道、有壁垒的消费上游,以及消费科技。
消费科技包括电动飞机、割草机、户外露营车灯等方向;下沉渠道里会更注重挖掘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大的机会,因为只有品牌和渠道做到足够大,后面通过登陆资本市场退出的可能性才越高。
之前一段时间,很多看互联网的投资人都来投消费,热钱涌入后,行业里泡沫增多。现在不再看好消费的投资人,可能都已经转去看新能源或者科技了。还剩下的就是那些对消费长期有热情、有坚守,且内部也愿意给消费投资留出资金配置的机构。
因此,现在这个阶段,业内投资方向普遍比较清晰,一个是投有科技、有壁垒、有研发属性的项目,可以上A股;一个是投体量天花板比较高的品牌和渠道,通过港股退出。当然,消费领域还存在很多并购机会。例如,一些小而美的项目只要做到足够稀缺,在并购时也会有非常高的价值。
总体来看,现阶段的消费投资人跟之前不太一样,现在大家对退出会更加重视。以前投资人可能侧重看项目的GMV等指标,利润反而其次。但在目前政策下,项目本身所在的行业天花板和发展空间要明显足够大,退出路径要足够清晰,才能得到投资人以往的关注和青睐。
消费赛道的估值回调其实也有一段时间了,可以看到,市面上大部分项目估值已经按照PE去计算;另外,消费从去年下半年降温到现在,企业需要通过今年的业绩,去弥补估值下调,所以现在整个赛道的项目估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1月的融资报道,其交易时间应该在去年。消费第一波热潮是否已经到来,还得看两三个月后的数据。有一些不错的赛道看的人很多,但是投资还没有到热到夸张的阶段,三四月份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
本文转载自猎云精选(ID:lieyunjingxuan),已获授权,版权归猎云精选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正式发布,预售直降70元!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Yigrowth(应极数字)发起“归流·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年度观察”项目,结合调研问卷、流量平台数据与资深从业人员的观察视角,最终输出《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
报告历时3个月,调研350+线上营销从业者,走访、研究数十家品牌机构,沉淀8万字实操干货,深度拆解内容种草、直播带货、私域运营的实操策略,以期为品牌、MCN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应对线上营销挑战的有力参考。
更多独家观点及实操建议将在《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纸质版中完整呈现。随书附赠3份“认知图谱”,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