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量杯买奶茶,这届消费者为何如此“较真”? 环球新视野
2023-06-06 16:36:40来源:CBNData
前几天,一个实测“多家奶茶店不够量”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
视频博主,拿着量杯实测6家奶茶店11杯饮品,半数以上不足量。该视频获赞近10万,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
不少人认为,奶茶不够量是“店家欺骗消费者”;也有人解释,奶茶不能装太满,否则不容易封口。
(相关资料图)
拿着量杯买奶茶,这届消费者似乎越来越“较真”了。他们究竟在“较真”什么呢?
拿着量杯买奶茶 这事在网上吵起来了
近日,一个实测“多家奶茶店不够量”的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关注。该视频播放量超百万,获赞近10万,评论达3000多条。
先来看看这条视频的主要内容——
博主拿着量杯,去6家奶茶店购买了11杯饮品,这些商家大多是千店级的知名连锁品牌。博主先询问店员饮品的容量,然后现场倒入量杯测量比对。
结果显示,喜茶的两款饮品足量精准,蜜雪冰城差值10ml,在可接受范围内,除此之外,其他商家的实测容量与标准差距从几十毫升到上百毫升不等,某品牌的大杯珍珠奶茶少了150ml,而另一品牌的1升装饮品实测是900ml。
博主当着店员的面算了一笔账,两杯饮品分别少了1/10和1/7,相当于少给了3块1毛钱的量。
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区迅速“炸锅”。
不少网友对视频中差值较大的品牌集中声讨,“中杯大杯差不多”、“XX品牌粉转黑”。
也有曾经在奶茶行业工作的网友现身说法,“为了封口,奶茶确实不能做太满”、“杯子是厂家提供的,有的杯子即使装满也不够量,这是厂家的问题。”
更多的网友“较真”的点不是满不满的问题,而是如何告知的问题,“装不满就按照不满的量告诉消费者”。
这并非大众第一次讨论“不满杯”的问题。
不久以前,网络上就陆续出现了“外卖到手的奶茶只剩半杯”、“一杯饮品半杯冰”的讨论热潮。部分消费者难免认为,这一种“缺斤少两”。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此前,茶颜悦色就“外卖到手的奶茶只剩半杯”作出回应:“饮品具有萃发特性,制作完成后,上面会有一层绵密的奶沫,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会消融,影响视觉分量。”
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发现这届消费者“较真”的点远不止于此。
除了“不满杯” 消费者还在“较真”哪些细节?
我在网上刷了几百个帖子之后,总结了消费者们五花八门的“较真”点,排名比较靠前的有以下几种:
1、活动抠门,被网友认为“玩不起”
有网友发帖“激情开麦”,某品牌的线上“免费兑换某饮品”的活动,因太多人领券,最后直接作废活动,领到的券也直接消失。该网友吐槽,“做不起活动可以不做。”评论里不乏有同样遭遇的网友留言吐槽。
还有品牌的“买一送一”活动,10点钟开始,10点准时点进活动页面却显示售罄,不少网友怀疑是后台设置了限购,认为品牌是“抠门、玩不起”(仅代表网友观点)。
这届年轻人,愿意消费也很会算账,他们喜欢品牌“简单一点”,反感“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虚假让利。
2、糊嘴、吸不动,有人直言“喝得嘴疼”
奶茶加料早已不是新鲜事,大众调侃喝奶茶像在喝粥已经带着一种好玩的心情。芋泥、麻薯、果肉食材加入饮品,既增加了风味的层次,又能提供饱腹感。
但同时,“糊嘴、吸不动”等吐槽,在“较真榜”上排名十分靠前。
有网友直言“喝得嘴疼”,“麻薯吸不动,要气沉丹田非常用力地吸,嘴都肿了”。“米麻薯糊在吸管里,吸吸不出来,吹吹不出来!”
特别是“麻薯+芋泥”,简直就是在叠buff。
还有网友讲述自己喝某葡萄饮品时,吸管被鲜葡萄堵住的经历,客服给的理由是“葡萄压了感觉没有大颗的好看”,令人啼笑皆非。
3、“不能去冰”,仍是消费者吐槽的焦点
不管是去线下门店还是去线上点单,商家在甜度和冰量上已经给顾客提供了很多选择,但仍抵不住一些“较真”的声音。
我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不能去冰”,热度靠前的图文吐槽有5000多人点赞。
有博主把冰块倒掉之后,发现饮品只剩半杯,认为“不能去冰的真相是偷工减料”(仅代表网友观点),该图文下有1000多条评论,许多网友讲了自己点某些饮品不能去糖、去冰、去小料的经历。
类似话题,咖门曾专门出过文章讨论,从业者们深有感触,在评论区展开了讨论——品牌往往是出于产品风味层面,考虑拒绝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实际经营中,仍会遇到大量消费者的不理解。
4、不尊重女性,4类广告容易“翻车”
近年来,关于女性话题的讨论频频引发关注。女性是茶饮的核心目标受众,品牌在宣传上自然要争取她们的喜爱。
比起研究女性群体喜欢什么,了解她们反感什么似乎更为重要。
不少品牌曾在广告宣传上“翻车”。“豆瓣奶茶小组”里有高热帖,汇总排雷那些不尊重女性的奶茶品牌。
我看完帖子和评论区,发现这些引起网友反感的广告宣传主要有以下几种:
把女性宣传成“无脑、依附男性”的形象;
不合时宜地蹭热度,无视女性感受;
刻板印象,冒犯职业,调侃空姐、秘书等职业;
请不尊重女性的人代言宣传等。
在大是大非面前,女性很果断很“较真”。由支持到抵制,往往只是一则宣传广告语的距离。
5、无理由的涨价,消费者会更反感
在“豆瓣奶茶小组”搜索关键词“涨价”,可以看到两百多条结果。我翻完这些帖子,发现网友对于价格变动非常敏感。
有网友吐槽某品牌原来用650ml的杯子,现在大多替换成500ml,相当于变相涨价。还有网友对比某品牌的车厘子饮品,今年比去年果肉少、杯子小,还涨价了。
这届消费者是懂得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一两元的涨价也能引发讨论。
不过,他们对于“涨价”的看法相对理智,更在意品牌是否有合理的解释。“水果等原料成本变贵”之类的说法是可以被接受的,他们“较真”的是没有理由的涨价行为,“给个说法”很重要。
是这届消费者太“较真” 还是我们应该改进?
透过现象看本质,消费者“较真”的细节,或许正好为我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有些细节,仍有改进空间。
比如,现制茶饮在门店管理方面已经非常严格,但在制作过程中免不了有误差,品牌可以通过明确门店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管等方式,提升门店人员的服务水平,降低客诉率。
又如,品牌在研发阶段就需考虑到吸食场景的多种可能:封口膜好不好扎?配料好不好吸?杯子好不好握……想收获喜欢,品牌总要比消费者多想一步。
有些误会,需要解释。
当然,一些消费者“较真”的问题,其实对行业不了解,是信息偏差造成的误解。比如出于风味的考虑,无法去冰或去糖;比如某些杯型设计,是出于运输、储存、抓握、耐摔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商家和品牌可以在这些方面有自己的坚持,但也要放平姿态,真诚地和消费者解释清楚,消除他们对行业的误解。
更重要的是,当消费者对一个品牌有足够好感时,就会对品牌宽容许多。
回到开头的视频讨论,很多网友对蜜雪冰城和喜茶展现出好感和认同,不仅是因为它们“足量”,更因为它们“真诚”。
品牌平时可以从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与消费者建立连接,多多听取消费者的意见,用更好的品牌形象,去打动消费者,和消费者做朋友。
结语
茶饮行业,似乎离热搜很近,每走一步都能听到消费者的声音。
从另一种角度来讲,这也让行业能够以最快地速度洞察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不断改进、提升。
用消费者的“较真”推动行业自律,做好解释,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才能走得更远。
道阻且长,这一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本文转载自咖门(ID:KamenClub),已获授权,版权归咖门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现货热销中!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Yigrowth(应极数字)发起“归流·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年度观察”项目,结合调研问卷、流量平台数据与资深从业人员的观察视角,最终输出《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
报告历时3个月,调研350+线上营销从业者,走访、研究数十家品牌机构,沉淀8万字实操干货,深度拆解内容种草、直播带货、私域运营的实操策略,以期为品牌、MCN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应对线上营销挑战的有力参考。
更多独家观点及实操建议将在《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纸质版中完整呈现。随书附赠3份“认知图谱”,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