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 > 正文

俏妃张帆:国货回潮,用差异化产品赋能全新社区生活方式

2021-10-29 09:49:44来源:榕城网

腾讯视频《新国货》第五集中吴晓波老师说过:“我们没有能力向世界贩卖奢侈品,也没有能力向世界贩销我们的文化,很多产品都是没有品牌的,卖得好就仅仅是因为便宜而已。”

曾经,就连出征海外的国货在西方人眼中也是“低质低价”,一些傲慢的西方媒体给我们贴上“黄祸”的标签。甚至在过去人们民族自信心不强的时候,有些人买了车会把车标里的汉抠掉,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身份认同的障碍。

可就在近几年,国潮悄然兴起,从CES到巴黎时装周,越来越多出现中国品牌的身影:电子、服饰、美妆、甚至是悄然火爆起来的俏妃卫生巾……都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随着国货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爱上中国制造。

俏妃品牌创始人张帆在采访中更是表示:国货并不是便宜的代名词,中国制造应该是全世界对中国的认可!

2020年,更具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市场局面,形成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国货迎来了崭露头角的绝佳时机。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里,中国人的购物车里装着的有八成都是国货。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是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对自己投资生涯的感悟。成功的品牌,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往往还需要那阵风,即机遇。然而,风口过后,国货品牌究竟是一路逆袭,还是昙花一现?国货品牌未来的增量场在哪里?如何在情怀之外,实现更多层面的价值变现?这些问题成为了国货爆红背后的隐忧。

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张帆表示:如果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国货叩开市场的敲门砖,那么,如何进一步影响消费者心智,尤其是难以取悦但又必须要争取的Z世代,则是国货建立品牌价值护城河的关键。

Z世代消费心理产生了变化,在品牌选择上也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没有物资短缺的经历,对父辈省吃俭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用上的“老字号”缺少记忆和情怀,她们多追求的是高品质与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俏妃竹纤维卫生巾“天然抑菌”的特色一下子吸引了Z世代的目光。采用竹中贵族--四川慈竹为原材料的俏妃竹纤维卫生巾,更是一路火到了海外,成为了公认的国货之光。

据悉,每一片不漂白、更健康的俏妃竹纤维卫生巾,都出自国内少有的GMP30万级净化车间。这套生产标准非常严格,通常只用于药品、食品工厂。此外,这张小小的卫生巾,骨子里却是十足的国潮黑科技产品,不仅仅是竹纤维的优质原材料,其独特的吸水因子,更是仅需放入1g,就能瞬吸500ml的纯净水。此外,其表层的特殊材质,在高于国家标准3倍摩擦强度下,仍然能够做到不起毛起球。

目前,凭借着差异化的产品战略,俏妃品牌已在全国线下成功开设近4000家俏妃卫生巾专卖店,并在线上开设5万余家集销售全球高端女性私护产品和传播健康知识于一体的俏妃小店。

国货崛起的背后,还有一大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变化——在巨大规模的中国消费市场中,以“90后”和“95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者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国货,激发了90后、95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流行开来,逐渐成为有个性、有品位、有情怀的象征。

除了对于品质的追求,Z世代更加自我,喜欢可以交互的内容,追“新”的同时,更追求心理层面带来的满足,愿意为兴趣买单。

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金,吴晓波频道开始了持续5年的《新中产白皮书》研究与发布。目前新中产消费群体已超过了2.5亿,这是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既蕴含了新消费力量的升级,也意味着新消费偏好的更迭。

张帆强调,未来,品牌取胜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注重产品品质而不是营销,弘扬匠心精神;第二、品牌应该在内涵、文化含金量等方面,打动消费者,引发消费者精神共鸣。这是新国货时代与旧国货时代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华。

曾几何时,有多少同胞出国旅游买了一双鞋,回国才发现,标签上注明“made in china”。在发达国家中,有35.6%的商品,都是来自于我们的中国制造!以往需要仰望的别处辉煌,如今已是自家风景。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品牌日渐成熟的产品运营思维,以及新消费浪潮格局,以俏妃品牌为代表的国货产品,正在走出一条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在用全新的思维模式颠覆行业,优质本土品牌在快速缩小差距,中国速度被新兴品牌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也成为这本土品牌崛起的强势背书。

未来,在国货回潮的新国货时代,俏妃品牌将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塑造民族时尚文化,以女性健康护理为突破点,将传统文化注入国际视野,助力“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帮助更多中国女性,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实现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